医院动态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四项科研成果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6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出席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宇燕出席。
会上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对于 2024 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再创佳绩,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王锡明牵头完成的科研成果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钦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朱强、手足与显微重建外科主任医师王增涛牵头完成的三项成果分别斩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肿瘤
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获奖者:王锡明
王锡明主任医师及其带领的团队完成的“基于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肿瘤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项目,成功构建了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肿瘤早期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体系,突破了传统影像学“早期诊断、同影异病、同病异果”的瓶颈问题,在全国2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实现了肿瘤早期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价,为高风险肿瘤患者提供积极治疗指征,同时为相对低风险肿瘤患者提供避免过度诊疗的依据。项目组研发的 “基于AI早期肝癌智能识别软件”、“影像AI辅助肾癌预后预测系统”等也在多家医院应用,辅助肿瘤早期识别和风险分层,促进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防、
精准评价及血运重建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获奖者:孙钦建
孙钦建主任医师及其带领的团队完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防、精准评价及血运重建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项目,依托人群队列,探索从脑动脉粥样硬化到卒中的演变规律,筛选预警标志物,助力卒中早期预防;从血液学和影像学角度系统探索脑动脉粥样硬化诊疗转归相关标志物,建立了脑动脉粥样硬化诊疗精准评价体系。基于该体系,团队率先应用新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外动脉狭窄,并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多项脑动脉血运重建临床规范与指南。该技术体系已在多家叁甲医院推广应用,通过早期预测与精准评价指导临床决策,充分体现了精准医疗理念,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慢性肝病关键诊疗技术的
创新与推广应用
获奖者:朱强
朱强主任医师及其带领的团队完成的“慢性肝病关键诊疗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项目组研究成果为慢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了新数据,为慢性肝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同时为慢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多家知名医院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慢性肝病的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拇手指全形再造关键技术体系的
创建与临床应用
获奖者:王增涛
王增涛主任医师带领的团队完成的项目“拇手指全形再造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改变了过去单纯切取足趾移植至手指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使再造的拇手指外观与功能都接近正常的拇手指,同时不牺牲足趾。该技术体系已被国际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域公认为新一代拇手指再造方法,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演讲及会诊手术,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该方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造福了广大拇手指缺损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医院坚持“错层布局、分层建设、抓优扶强、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全面实施“123”学科攀登工程,以培育领军人才为关键,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打造优势学科为重点,以搭建高端平台为基础,以综合配套政策为保障,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创新型学科群、临床研究体系、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标志性科技成果、风清气正学术生态等系列培育工程,激发内生活力动力,以大投入、大平台、大激励催生“优势学科影响力、科研产出力、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杰出人才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为实现省医振兴战略和“创建国际知名现代化研究型强院”的目标注入新动能,搭建新支撑,提供新后劲。
近年来,医院获批各类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年获批科研经费2亿元;SCI论文JCR 1区占比超过40%;授权国家专利60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近百项,转化金额超过千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30余项科技创新奖励;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3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