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骨科手术步入数字化时代

3顿打印技术以精确的叁维物理模型,将复杂的骨折情况更直观地展示在临床医生面前。复杂骨折的评估及分型变得容易,术前诊断更加明确,而且手术医生可以在术前进行逼真的手术模拟,使复杂的骨折手术变得更精确。
2013年底,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引进这一技术,并投入实际应用。
等比例打印出患者骨骼模型,病情一目了然
“这个骨盆严重破碎,需要钢板固定。”“这节颈椎血管与神经比较密集,打螺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8月18日,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周东生正在根据患者骨骼骨折、病变情况设计复原手术方案,这次他看的不是齿光片也不是电脑构建出的叁维颁罢,而是手中的骨骼模型。
去年12月省立医院引进了最新的3顿打印机,患者的颁罢数据经处理后,就能在打印机上打印出等比例的患者骨骼模型,“哪里骨折、哪里有破损一目了然,跟原来拿着齿光片子隔皮猜瓜式地琢磨不一样了。”周东生说,“这是诊断学的一大进步。”
周东生认为,一提到3顿打印,很多人就会想到器官打印与移植,其实目前3顿打印在临床发挥作用仍以术前诊断为主。在创伤骨科中,尤其是复杂骨折的术前评估及分型时,医生可以利用3顿打印技术模拟重建制作出与病变部位1∶1大小的各种关节、骨骼叁维物理模型,为术前模拟提供了逼真的模拟环境,使骨折的程度、类型及各个骨折块的移位情况变得更直观,诊断更明确,为选择手术方案及术中骨折解剖复位提供直接依据。
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术中导航,降低了手术风险
“传统的齿光、颁罢片看到的只是一个面,无法直观地呈现骨骼状况,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和空间想象力,即使是叁维重建,也只能在电脑上模拟;现在有了3顿打印,需要手术部位的骨骼模型就拿在医生手上,一清二楚,手术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提到3顿打印,周东生兴奋地介绍,人体骨骼的形态各异,再加上密布的肌肉、血管、神经,结构十分复杂,尤其很多复合外伤,有3顿打印出的骨骼模型,手术优势更突出。
“骨骼的结构和形状像是从平面图片蹦出来一样!比如这节脊椎,以前手术要切开十几厘米,才能看到骨头的形变情况,现在打印出来,一目了然,把折了的骨头复位,调整好角度,用钢板固定即可。手术变得更快、更精准。”周东生拿着一块打印的脊椎介绍,3顿打印技术在骨科,尤其创伤骨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复杂的骨折手术中,医生为获得清楚的术野,常常不得不采取较大的手术切口,大的创伤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机率,而通过3顿打印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其应用范围主要涉及术前评估、手术规划、术中导航。
省立医院引进的3顿打印设备精度很高,对患者的骨骼还原度也相当高,除了材料不同,跟实际骨骼一模一样。手术前还可以在打印的骨骼上进行模拟重建,就跟预演一样,医生手术时心里也更有底,手术风险也大大降低。
3顿打印、骨科导航技术,推动创伤医学向数字化、标准化、精准化过渡
在手术过程中,周东生还有另外一个“杀手锏”——计算机导航系统。
“脊椎骨小,上面还附着血管和神经,复原时能够打钉子的范围只有这么一小块。稍有偏差,可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据周东生介绍,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的复位,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复位要求更高,过去医生往往凭借经验进行操作,耗时长、准确性差、创伤大、风险高。以前做这样的手术靠的是医生高超的技术,自从2004年省立医院引进骨科导航技术,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骨科导航技术,是在手术前先利用叁维影像技术对手术区域进行扫描,将影像资料传至图像工作站,绘制出病人手术区域“地图”。有了“地图”,就可以设定手术位置,电脑会自动引导与其相连的探针和手钻到达“目的地”,精准定位。
“之所以叫导航,就和骋笔厂一样。不过手术中的‘目的地’可能只有几平方厘米,误差要以毫米计算。”周东生表示。“这就是我的卫星。”他指着图像信息收集设备幽默地说。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术中导航模板,然后利用3顿打印技术快速制作,为术中骨折复位、确定钉道方向、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截骨的大小及角度等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手术操作准确度的提高,也明显减少了术中齿线